这都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也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社会革命。
从长期看更是如此,生产成本将很快上升,这同样会迫使经济结构调整。从国内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刘易斯拐点临近都意味着未来中国的生产成本将大幅度上升,这个变化可能使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通胀水平则有所上升。
适度收紧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消除流动性泛滥和资产市场泡沫的严重后果。增长速度可能继续下降得益于超常的经济扩张政策和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的GDP增长自2009年一季度之后一直稳步加速,2010年一季度增长速度达到了周期高峰,不过,二季度已经显著下降。过去,我们许多政策的改变都是先做后说的。紧货币 宽财政 如果政府采取新的刺激政策,短期内经济增长当然不会有问题,从长期来看却不见得是件好事。得以明显改善的是,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已经大幅度下降,2009年,消费占GDP的比例也略有上升。
他认为,政策的重要目标是让国民享受言论、信仰和免于匮乏、恐惧的自由。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建立了一整套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保护农民收入、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权益、保障失业和退休人员福利等新制度。什么是以人为本呢?人的本就是幸福,老百姓幸福肯定就是和谐了
幸福深圳,为了幸福你要发展什么?发展的方式,要有利于老百姓的幸福。所以如果GDP是处于第一的位置,我认为民生问题永远解决不了。第二个方面,就是通过问卷调查老百姓的感受是什么?把两个加起来一起,比如说幸福指数占60%,幸福客观标准占40%,各占50%也可以,这个综合起来就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幸福感的标准。我一直在呼吁,要把降低自杀率、降低精神障碍率,纳入到政府规划里面,编入幸福指数里面,这时,政府自然要有所动作了。
民生问题那就是第三位了,民生问题不一定马上带来GDP,民生问题怎么解决呢?每一年政府说:要办几件实事,什么意思呢?就是还剩下多少钱,就看着再办一些事情,一个大补丁、天天补,所以民生问题欠账是越来越多。第二项向经济建设项目倾斜,这当然也包括城市基础设施,道路、广场、高速公路、轻轨铁路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巨大的成就,有好的一面,这是有利于带动GDP的。
GDP是第一位,那么其实意味着什么是第一位?就是项目是第一位的。什么叫做人本位?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人的本质属性就是要追求幸福,这是人和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现在我们老是喜欢用城市竞争力、软实力这样的词语来概括,什么是软实力?什么是竞争力?关键是老百姓过得愉快不愉快、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这是我们的核心点。现在我在呼吁政府,我们要把幸福摆在第一位,把解决家庭自杀率、精神障碍率放在第一位。
一个人幸福不只是有物质层面上的幸福,还要有情感层面上的幸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是最大的幸福。总结深圳特区30年,用一句话可以概括——— 追求资源有限条件下的财富最大化。更重要的是,GDP是一个经济指标,不会反映政治、社会、文化、精神、情感各方面的进步。所以我们要提倡再教育,但是怎么教育?没有切入点。
建设幸福深圳意味着什么?首先是评价目标的改变,既然是幸福深圳,就是GDP目标要变成幸福指数。所以财政收入的分配,第一部分首先是盖楼、涨工资、搞福利,政府代表人民先吃一口蛋糕。
人是需要关怀,需要开导的。什么是科学发展?就是又好又快的发展。
什么是幸福指数呢?可以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环境,这些都可以成为幸福指数的一部分,其中涉及民生的收入、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环保、治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什么不关心人的精神和情感呢?GDP能反映吗?不能反映。如果考核这些指标,政府的行为会有巨大的改变,如果不改变,政府行为就不会改变。孩子们为什么要跳楼,要自杀?也是情绪没有得到关注,成天都是考试,他的情感没有得到尊重,这是我们全社会的问题,从政府到民众到企业到家庭,只关心物,不关心人的情感情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提出异议,采取措施,然后制定解决方案,再向社会公布。
一个城市最终目标就是让老百姓幸福,我们不要停留在工业化那个老阶段,如果按照城市化的话,还没有走完。然后是评价主体的问题。
我们党提出来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这个很正确。这样的一种改革,我觉得也是为我们推行民主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因为人要追求快乐、追求幸福,人的本就是要幸福,追求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让人民幸福。但是始终不会成为政府的评价目标,不会成为考核的政绩。
在由物本位向人本位转折的当中,深圳将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由物本位向人本位转折,如果你还是坚持G D P第一,就还是旧思维、旧习惯、旧体制。但是今天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这样了,今天中国面临的新转折是什么呢?就是由物本位向人本位的转折。一个社会的发展如果有5个阶段,比如农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等等,现在就是一句话,就是宜居城市,最后就是要建设幸福化。为什么会产生灭门惨案?也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长期心理压抑、扭曲,一下子就把老婆、孩子、父母全部杀了。
什么是以人为本呢?人的本就是幸福,老百姓幸福肯定就是和谐了。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见物不见人、眼睛朝上不朝下,不是真正关心人。
因为考核干部的不是医疗卫生教育,考核他们的是GDP,考核什么呢?考核深圳2015年GDP人均2万美元,就要搞多少项目,要盖多少汽车厂等等,所以核心问题不改变,评价问题不改变,民生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当然民生也是在改善,政府也在做事。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最终的目标是让老百姓幸福,道理是不是很简单?在今年的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创造一个幸福的深圳人人有责,我当然主要是呼吁政府来重视,呼吁我们每一个人来重视,每一个家庭重视,每一个企业重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什么是好的发展呢?给老百姓带来幸福的发展就是好的发展。
我们为什么要搞改革,为什么要发展,为什么要开放?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老百姓幸福。GDP能不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GDP是一个经济总量指标,既不反映增长方式的合理性,也不体现发展程度的分配公平,代表不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免费情感护理热线接了4800多个电话,我深刻感受到由于家庭、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有部分人是有问题的,思想是偏执的,甚至是有缺陷的、是狭隘的。恰恰相反,我说一个尖锐的例子,有人跳楼,有人自杀,还增加了国家的GDP,所以GDP代表不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政府是发展第一,企业是效益第一、老百姓挣钱第一,但现在突出的尖锐问题是,深圳现在是否还要沿着原来的路走下去?更重要的是,深圳的成功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用什么价值目标来衡量? 转折来临,深圳需要新突破 胡锦涛总书记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重要的是,幸福的发展怎么分配给老百姓?现在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我现在尖锐地说,GDP的目标就是为长官在发展,为政府在发展,因为搞GDP,下面接下来就是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就是碰杯喝酒,碰杯喝酒以后就是工程承包,工程承包以后就是一步一步向下移,分给下面,然后再招一些农民工来修路,给他每月发1000多元钱,所以越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距大怎么办呢?发展中的问题要以发展来解决,我们还是要继续发展,先把蛋糕做大再说,蛋糕是越做越大了,但是分配越来越不合理。
当时中国在面临一个伟大的转折,从阶级斗争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我提出深圳以幸福为目标,是不是不重视发展呢?不是。
GDP就是国民总收入的一个指标。怎么在制度上去落实?评价主体必须要改变,政府必须要让人民来评价自己的做法好还是不好、对还是不对,评价主体的改变也意味着体制的改变和制度的改革。